2017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小学品德与生活 道德与法治
2017-04-22 09:38 巢湖人事考试网 http://chaohu.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评论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道德与法治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及道德与法治、初中思想品德、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考查考生对与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知识相对应的大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对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
4.考查考生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相对应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一)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知识
本部分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义务教育阶段)》所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
1.品德与生活
(1)健康、安全地生活: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生活。
(2)愉快、积极地生活:愉快、开朗,积极向上,应付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关心;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4)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好奇心和兴趣;设计与制作;勤于思考,学习探究。
2.品德与社会
(1)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意义。
(2)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4)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5)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不同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共处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 初中思想品德、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知识
1.初中思想品德
(1)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心中有法。
(2)我与他人和集体:交往与沟通;在集体中成长;权利与义务。
(3)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遵守法律与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2.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
(1)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中国近代史: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十四年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和社会生活;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3)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
▲世界历史
(1)世界古代史:人类文明的开端;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世界近代史:步入近代;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璀璨的近代文化。
(3)世界现代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3.初中地理
(1)地球与地图:地球和地球仪;地图。
(2)世界地理: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域发展差异;认识区域。
(3)中国地理: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地域差异;认识区域。
(4)乡土地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及变化特点;家乡的发展规划。
第三部分 与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知识相对应的大学专业知识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和具体要求;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法学基础理论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法律原则;法律责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治和法制;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宪法的概念和特征;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民事权利和责任;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第四部分 时事与政策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2.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论:理解和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相关知识。
3.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技能:掌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中备课、上课、说课、听课和评课等基本技能;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具体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解析题、案例分析题、教学片段设计等。
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约占70﹪,课程与教学论约占30﹪。
(编辑:巢湖华图)